20210703_第10屆澳港論壇之人工智廳與智慧城市進程研討會
2021-06-24 • 分類: 學術活動, 校友活動
昨在「2021第十屆人工智慧與智慧城市進程」研討會上,有講者認為數字經濟給予澳門創造諸多發展空間,透過沿用大數據演算分析,可設計智慧的應用,惟本澳在大數據發展版塊亦受一定局限,如法律、制度,與周邊城市相比差距遠,發展滯後,認為本澳最急於改善的問題,如規劃前瞻性理念、制訂發展方向及策略,而不是「行步見步」。
澳門大學科技學院計算機系系主任鞏志國稱,澳門智慧城市的建設並非一日之功,而是長期的、系統的過程。「如果1個法律或制度約束了地區發展,這約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作出相應考量該法律制度有沒存在的必要,但澳門制度文化與內地不一樣,一些瓶頸問題只能慢慢探索」。
他又認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涉及廣泛領域和多項專業,需要大量的公共行政、經濟、法律、科技等方面專業人才;與已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的國家或地區比較,澳門起步慢,要發展智慧城市最急於改善的問題,如規劃前瞻性的理念、制訂發展方向及策略,且要積極探討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法律法規及技術創新的實踐性和可行性。
澳可推動再生能源及冰蓄冷系統
澳門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理事長劉景榮指出:澳門智慧城市屬起步階段,但樂見當局今年對新能源方面著墨不少,如太陽能光伏發電等,但希望未來在新能源樣式上可再豐富。他說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他指,澳門特區作為國家一分子,應發揮自身獨特角色以配合國策,未來可在再生能源、新能源投放更多資源。
至於澳門再生能源方面,劉景榮說,現時珠海橫琴有冰蓄冷系統,值得本澳新城區借鏡,冰蓄冷系統尤其適用於大規模城市級區域供冷系統,目前在國內佔據90%以上行業份額。通過區域供冷、供熱與熱電聯產等先進技術,促進能源效率和環境品質的提高,更是未來國家綠色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由於澳門自身角色特殊,在發展有關方面時,「唔係人哋點做我就點做,我哋要配合自己嘅發展做番相應的改變」。目前澳門大學在人工智慧、新能源等範疇有一定研究成果,希望有關項目成果落成並回饋社會,提升居民生活質素。
整合城市數據開放社會公眾使用
協同創新研究院數據科學研究中心代主任余亮豪希望當局在建設智慧城市時應持開放思維,建議政府制訂大數據共用機制,因許多數據為政府部門掌控,若大數據分析和資訊系統融合適度對外公布,也需要得到社會共識,「因沒大數據分享,人工智慧不能健全發展」,透過數據分享,相信對各行業界做二次開發或建設對社會有用之服務有大裨益,尋求最大公約數,營造共贏局面。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工程師楊超然指出:智慧城市是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空間資訊集成等新一代資訊技術,促進城市服務、管理、建設等進入智慧化的模式。
城市的數據整合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但可透過「三維可視化技術」,將整個城市的大資料統一採集處理、挖掘分析,再以豐富的應用形式,開放給城市管理者和社會公眾使用,從而實現城市的數位化管理與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