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00IMG_2010 - 複製IMG_2076poster_2
台灣台中科技大學應用中文系教授 蕭登福
內容摘要
  道教以生前有功,死後受奉祀者為神,以積功累德而修鍊仙道者為仙。關帝為三國猛將,據道經《真誥》、《真靈位業圖》所見,生前為帝王將相者,死後為酆都地下主者或鬼帥,關帝神格也是如此。另外,據《北齊書‧卷二十‧慕容儼傳》所載,梁朝時關帝任郢州城隍神,曾助人守城。唐初立武廟,供奉武成王姜子牙,以歷代名將十人為十哲,所重視的是以才智止亂的統帥人物,不是勇力親戰的將軍,初時關帝不在武廟祀神之中。關帝到中唐時才入祀武廟,位階在十哲外的六十四將或七十二將中,並不獨特。
  宋元明時《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道法會元》、《法海遺珠》、《藏外道書》等道書所見,關帝為:東嶽廟地祇神將、酆都地祇馘魔元帥,或雷部神將;在元雜劇《關雲長大破蚩尤》裡,關帝自說是玉泉山的一個土地神。
  至於歷代帝王的封號,漢世受封為漢壽亭侯,至宋、元進封為「王」,明代因《三國演義》的流傳,羅貫忠藉此書,以忠義教化人心,大大提昇了關帝的神格,因而明神宗萬歷四十二年封為「帝君」,進而封為道教最高階位的「天尊」。清世關帝並沒有更高的封號,但自清初至光緒,其加贈之字號,已增加成為二十六字。並且由於清帝的廣建關帝廟,遂使關帝信仰遍及全國。到了清末民初,更產生了關帝為玉皇的扶鸞之說,使關帝由「帝」而稱「皇」。